时至今日,“反乌托邦”已不是什么陌生词汇。
《饥饿游戏》《移动迷宫》《分歧者》《雪国列车》《饥饿站台》……
几乎每一部反乌托邦式电影的上映,都能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
乌托邦是美好,是桃源,是不存于世的幻梦。
而作为它的反义词,影视作品中的反乌托邦社会通常表面祥和美好,却因存在致命缺陷,给民众带来负面后果。
它们的灵感,大多来源自著名的“反乌托邦三部曲”——
《我们》《1984》《美丽新世界》。
声名越赫,期望越大。
本月开播的改编美剧《美丽新世界》,满足全世界的期待了吗?
26世纪,世界经历过毁灭,又在十位科学家的努力下迎来新生。
他们创造名为因陀罗的人工智能,因陀罗又创造出名为“新伦敦”的乌托邦。
在这里,有三条规则不可违背——
没有隐私,没有家庭,没有一夫一妻制。
无隐私,因为人们被要求24小时佩戴类隐形眼镜的镜片。
通过植入物,每个人被因陀罗网络连接在一起,一举一动皆可被他人观测。
无家庭,无一夫一妻制,因为在这里,每个人都属于另一个人,
新伦敦的人们崇尚滥交,将一夫一妻制蔑称为“单偶制”。
他们认为,单偶制所体现的价值观,会导致世界的再次毁灭,因而不得存在于新伦敦。
滥交带来的后果自然也不必忧心。
人类繁衍无需十月怀胎,而成为培育中心内部的“限定生产”。
从受精开始,被限定分为五个等级:阿尔法(α)、贝塔(β)、伽马(γ)、德尔塔(δ)、埃普西隆(ε) ,不同种姓又以加(+)减(-)进行细分。
其中阿尔法和贝塔为最高级,长大后负责领导和控制各个阶层;伽玛居中,类似平民;德尔塔和埃普西隆最为低贱,只能从事体力劳动,且智力低下。
担心阶级冲突?
不用想太多。
在新伦敦,每个人在出生时便会接受各种潜意识教导,认定自己所处的阶层是最快乐最幸福的。
管理人员会用各种科学方法严格控制人们的意识,令他们将新伦敦的一切规则奉为圭臬。
哪怕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你仍难以自抑地产生悲伤、愤怒、痛苦、恐惧等负面情绪,也有完美的解决方法——
唆麻。
不同颜色不同浓度的唆麻,可以为人们平复各种情绪问题。
即时起效,无毒副作用。
常服唆麻,永葆幸福,永葆快乐。
β+列宁娜与α+伯纳德,大概是新伦敦中的两个意外。
故事开始时,列宁娜被叫往管理人员伯纳德的办公室。
原因很简单——
她长达两个星期只和同一名男性上床。
每个人都属于另一个人。
列宁娜明显的单偶倾向被称为自私的“排他性性行为”,触犯了新伦敦的规则。
因此,由伯纳德出面给予警告,并要求她服用高浓度唆麻,以控制情绪水平。
看上去,效果相当明显。
当晚,列宁娜就和同为β+的好友一同前往群交派对,与其他男人混在了一起。
但迷茫轮到了伯纳德头上。
送走列宁娜,上级指派伯纳德去调查一名ε坠楼案。
本以为是起意外事故,然而来到案发现场后,他发现楼顶围栏的高度确保了没人会失足落下。
连西柚都会摔个粉碎的高度,为什么会有人选择跳楼自杀?
对死者异常行为的怀疑,开始令伯纳德感到困扰。
他试图将心事讲给朋友,朋友却只劝他吃粒唆麻,再参加一场群交派对,把这破事儿彻底忘掉。
于是当晚,列宁娜与伯纳德再次相遇。
区别在于有人毫无顾忌地参与盛会,有人却落荒而逃。
睡觉,工作,性。
日复一日的快乐越发缺乏实感,令人不适。
为摆脱这种情绪,具有相同感受的两人,决定一起前往“野蛮人保留区”。
没错,世上不止有新伦敦人。
新伦敦建立后,也有一些旧世界居民拒绝加入。
他们延续着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被新伦敦人称作“野蛮人”。
其中一部分人为了生存,选择成为演员,为新伦敦人表演野蛮人如何生活,以体现新伦敦的美好。
黑五被黑得好惨
还有一部分“自由人”对新伦敦人怀有仇恨和报复情绪,看不起演员们,更时刻准备反攻。
野蛮人约翰是这个故事中第三个特殊的人。
或者说,最特殊的人。
他出生于野蛮人保留区,却是新伦敦人的孩子。
他的母亲琳达是一名β+,受孕后未能及时回到新伦敦,只能被迫留在保留区,生下约翰。
约翰像个正常人一样长大,工作是为演员们准备道具。
琳达则拿着他赚来的钱整天借酒浇愁,怀念用唆麻麻痹自己的日子。
列宁娜与伯纳德的到来为琳达提供了机会。
这趟旅行对两人的改变是巨大的。
精神方面——
火箭飞行过程中,列宁娜有史以来第一次与因陀罗断网。
失去连接令她不受监控,失去重力令她能在空中飘浮。
而我们都知道,对飞翔的憧憬,实质上是人们本能地对“自由”的向往。
切身观看和感受过野蛮人的生活方式,令列宁娜再次燃起对一夫一妻制的好奇。
她开始选择压抑欲望,以从忍耐中收获更多快乐。
这份情绪同时也感染了伯纳德。
肉体方面——
非常不幸,这趟出行恰巧赶上自由人发起第一次叛乱。
除去列宁娜与伯纳德,同行的所有新伦敦人都被击毙,伯纳德也在枪战过程中肩部中弹,第一次感受到疼痛和恐惧。
也是这场骚乱,令他们结识约翰和琳达。
琳达掩护了他们,条件是自己可以带着儿子一起重返新伦敦。
艰难的逃亡后,四人一同搭乘上返回的火箭。
可惜琳达没能有机会再看到她梦中的伊甸园,徒留约翰一人,成为新伦敦唯一一个“野蛮人”。
他们三个成为新伦敦的病毒。
列宁娜继续保持对“规则”的消极抵抗,质疑,却不令任何人知道。
她开始学习感受情绪,而非用唆麻安抚它们。
被枪击的痛苦加深了伯纳德对野蛮人的恐惧。
回到新伦敦,他似乎又变回最初的α+,按规则做事,靠唆麻麻痹情绪,劝列宁娜也不要留恋保留地发生的一切。
或许他自己也没意识到,一些对新伦敦的抗拒已悄然在心中生根。
约翰尝试过融入。
服用唆麻,享受性爱和派对。
但最终,他依旧清醒而怀疑,试图打破新伦敦的不合常理,甚至带着列宁娜一起离经叛道,闯入ε聚集区。
实话实说,如果这部剧停止在第四集,恐怕很多人都会给出7-9的高分。
因为这四集所呈现出的内容与原著差别不大——
梦幻的乌托邦,人人醉生梦死,“被幸福”而不自知。
不需要书籍,不需要文化,不需要思考。只有娱乐,只要娱乐就够了。
恰如其分地证明了,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
然而有谁能够想到,在美剧烂尾已成默认事实的当下,《美丽新世界》居然用短短1季,就完成了很多剧花费数年才做到的彻底崩塌。
因为有一名女主和两名男主,所以,狗血三角恋出现了:
要紧跟时代潮流,所以在原著基础上加入人工智能因陀罗,这本不算什么大问题。
然而看着看着,AI忽然反客为主,成为全剧最大BOSS,监视并操控一切。
反乌托邦式寓言,秒变人类大战AI。
甚至还加入了熟悉的革命领袖振臂一呼,发动底层人民奋起反抗:
以及无处不在的LGBTQ积极思想:
只能说,美国人对魔改名著的热情,原来并不比我们更低。
赫胥黎笔下的乌托邦本该是人们心甘情愿地娱乐至死,放弃思想。是人类妄图创建天堂,却无可避免地因此将其变为地狱。
而不是人类有一个好点子,却被AI利用反扑,最后人类被监控,被叫进驯化室规范行为。
你可以管它叫高科技阉割版《1984》,叫它《白镜》,或者《东部世界》《南部世界》《北部世界》。
但抱歉,这样一部披着反乌托邦外壳的流行元素大杂烩,失去了原本的内核,不配被叫做《美丽新世界》。
原著受时代掣肘,仍能用丰富想象创造出可堪警世的残酷寓言。
如今的我们思想进步、技术发达,却只能拥有一部狗血、政治正确、弱化矛盾的平庸之作。
我想,比起剧中主角,看完整部剧的观众们,才更急切需要一粒唆麻。
评论于:抖音小红书留微信不屏蔽生成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