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校长,因一次采访被大众知晓的女子高中创办人。
十几年如一日为大山里的女孩提供教育机会,耗尽自己的一切帮助学生走出大山。
又因在另一次采访里,自述曾经拒绝全职太太的捐款,被骂声淹没。
曾经的学生当上全职太太后,带着老公和孩子回校捐钱,张桂梅校长拒不接受,还对着她说:“滚出去!”
还再三表明立场:
“我最反对当全职太太。”
此话一出,风口浪尖。
有人骂张桂梅校长太过偏激,有人说她道德绑架女学生的一生……
拒绝家庭主妇,到底是极端女权?还是用心良苦?
两方争论已经够多。
即使被骂的学生主动站出来替张校长说话,也没能打消许多人心中的不满。
被骂学生自述
追根溯源,为什么张桂梅校长如此抵触学生当家庭主妇?
最近的黑马新剧《后翼弃兵》,正好解答了这个疑问——
9.3,今年欧美新剧最高分。
评论一片好评,出现次数最多的形容词:
爽。
虽然是大女主剧,剧情完全围绕着女主贝丝·哈蒙的逆袭人生展开。
但在这部剧里,我其实看到了三种女性。
她们用各自不同的人生,佐证了张桂梅校长的担忧。
第一种:女主妈妈
标准家庭主妇。
没有工作。靠丈夫养。
会在丈夫出差提前回来时,慌张得扔下家务活,迅速上楼换衣服,漂漂亮亮地下来见他。
有过孩子,可惜没能活下来。
孩子没了以后,她伤心欲绝,买醉度日。
丈夫都看不下去,时常话里有话暗示她:我才是养家糊口的那个人!
嫌隙渐生。
于是他们领养了一个女儿,就是哈蒙。
领养哈蒙到底是为了缓解妻子的思女之情?还是妻子以为有了孩子就能捆绑住男人?
或许都有。
但最终两者都没能见效。
两个孩子也没有让她学会如何当一个好妈妈,哈蒙被领回家以后,她根本毫不关心,吃喝凑合、交流为0,连一件新衣裳都舍不得买。
另一方面,丈夫也越来越频繁地借出差逃离窒息的家,终于有一天,再也没有回来。
作为家庭主妇,她的付出不多吗?
太多了。
结婚前她也是个淑女,爱弹钢琴,可惜嫁人后丈夫不在乎她的爱好,她也就失去了兴趣。
整日囿于家务,还从不被认可。
来自丈夫的傲慢
比起在婚姻里活成空壳,离了婚她反而更自由。
唯一困扰是:单亲妈妈不可以领养儿童。
于是母女俩合谋假装丈夫出差,两人从此相依为命。
有趣的是,抛开男人以后,两人的感情反而好了起来。
妈妈不再整天酗酒、等待丈夫回家,开始学着当妈妈了。
哈蒙不再压抑天性强迫自己当个淑女,开始重新拾起爱好了。
这个相依为命的对视,既是鼓舞,亦是救赎。
也是这一晚,哈蒙想起了自己的亲生母亲,被领养至今,她第一次重新感受到家人的存在。
其实哈蒙的养母和生母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都把自己的人生完全依附在男人身上,放弃了自我。
哈蒙的亲生母亲,和一个有钱男人生下了哈蒙,却发现人家早已有家室,并不准备承认贝丝。
那天她开着车带哈蒙去找那个男人,被对方无情地赶走。
回程路上,她伤心欲绝,出了车祸,留下哈蒙成为孤儿。
养母稍好一点,虽然婚姻失败了,身体也被酗酒失眠搞垮了,至少命还在。
但她并没有吸取教训,第二次遇到爱情,又双叒恋爱脑上头,连女儿都不管不顾,只顾着约会玩乐,然后又被抛弃了。
两段爱情带给她的都是伤害,甚至到她死,前夫都不愿意来参加葬礼,只在分房子的时候回来争抢。
或许是时代限制,也或许是性格使然,养母一生总在不断寻找可倚靠的对象。
未嫁时倚靠家里,嫁了人倚靠丈夫,离了婚倚靠女儿,第二春又倚靠男友,从未想过自强。
倒不能说抱有这种想法的人一定会落得她们的下场,只是她们也是下场之一。
彻底指望他人的人生,一旦被抛弃,又该何去何从?
第二种:女主闺蜜
哈蒙在孤儿院最幸运的事,应该就是结识了乔琳。
一个洒脱、大胆的黑人女孩。
如果没有她,哈蒙不可能发掘出自己的象棋天赋。
那个年代的孤儿院,为了让孩子们保持安静,会给这些未成年人喂镇定药物。
放到现在这是能被家长告到倒闭的严重事件,然而孤儿院的孩子们不知道后果。
第一次吃镇定药,哈蒙昏沉了一整天。
是乔琳教她把药藏在口腔里不要吞下去,睡前再吃就不会有太严重的反应。有些孩子还会攒个几天一次性吃完,体会类似嗑嗨的状态。
这种嗑镇定剂的方法,让哈蒙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她爱下棋,只是苦于没有象棋练习。
但只要她吞完药躺上床,就能在天花板上看见国际象棋,在幻想中对弈。
药效类似吃了云南毒蘑菇出现幻觉,看见小人跳舞叭!
长大后,当哈蒙陷入人生低谷,也是乔琳主动去找她,把她从生活的泥沼里拉了起来。
明明自己也一贫如洗,还把所有的钱都借给了哈蒙去参赛。
原本她也只是想在孤儿院里浑浑噩噩长大,糊涂度日,是哈蒙的成功唤醒了她。
如果哈蒙能成功,我为什么不能?
就凭这条信念,乔琳走出了孤儿院,考上了大学,找到了工作,学起了法律,甚至准备考证当女律师。
这在那个年代很少见,但哈蒙都能成为第一棋手,谁又敢说女人不能当律师?
就像乔琳说的:只要还拥有彼此,我们就不是孤儿。
她俩的感情,早已超越了普通朋友。
是女性的守望相助,更是女权精神的薪火相传。
第三种:女主自己
终于说到哈蒙。
安利《后翼弃兵》,人们总说这是哈蒙的女主爽文。
确实,她的人设过于完美,金手指也开得有点大——
身世悲惨,天赋异禀,第一眼看到国际象棋就能精准get到这是她的热爱。
被管理员老头指导了几次就成功入门,镇定剂对她的作用利大于弊,完美开发了她的象棋天赋。
百年难遇的天才象棋少女,在男性主导的游戏里,打出自己的一片天。
虽然被领养后一度没钱下棋,但养父母一离婚,她又立刻找到了机会:
只要参加象棋比赛,拿到名次和奖金,就能养活她和养母二人。
一开始养母还不同意,觉得女孩不应该抛头露面。
等真见到了钱,也大力支持起了她。
一场比赛一场比赛地赢,她以黑马之势迅速成名,白手起家成了富婆。
哈蒙是女权主义者吗?
我不觉得。
相比乔琳有意识地为黑人女权而奋起,她更像是没有世俗概念。
她不知道镇定剂吃多了会有依赖性,只知道孤儿院发的药可以让她更专注下棋,所以她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她不知道恋爱是什么感觉,只知道身边的女性都沉迷爱情,所以她对异性跃跃欲试;
她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对女生有多少禁锢,没有人教过她这些,所以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用一句话形容就是:我抽烟酗酒嗑药,但我是个好女孩。
很多时候她只是随性而为,却被其他人质疑:
“身为女孩你怎么能做这些?”
其实抛开性别偏见和思维禁锢,每个女孩都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就像哈蒙,就像乔琳。
听到别的女孩童年只玩娃娃,贝丝一脸茫然
剧情给哈蒙安排的两次偶遇对象很有意思。
一次是高中女同学,当初比哈蒙高贵许多的富家小姐,如今已经被家庭琐事缠身。
机会的大门真的关上了吗?
还是你碍于他人眼光和家庭压力,选择了放弃机会呢?
另一次是哈蒙的粉丝。
这个女孩虽然已经不再下象棋,但是她说,哈蒙的成功对她是很大鼓舞。
“原来我们是做得到的。”
我们是谁?
是女孩子。
一个女性的崛起,可以带动千万女性的跟随。
同理,张桂梅校长为什么不同意大山里走出去的女学生回归家庭当全职主妇?
不过是希望她们如校训一般:
做高山,成人杰。
而已。
评论于:好猫加速器(解锁会员)
评论于:微信小店协议操作
评论于:跳过软件卡密工具附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