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韩恐婚三部曲,最近好火。
《产后调理院》,关于生育及其产后的日常,真实到让人窒息。
《我们离婚了》,再次证实了离婚都是有原因的,根本不值得可惜。
现在又来了部《儿媳记》,讲述为人儿媳的糟心日常。
过于真实,小编强烈怀疑这编剧是在人家中装了摄像头。
《儿媳记》
和《产后调理院》《我们离婚了》以及去年的《82年生的金智英》一样,这部剧最大的特点就是:
真实。
但凡经历过,都会在剧中找到那么几个似曾相识的场面。
即便没有经历过,也不妨看看自己的母亲,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姐姐妹妹,看看她们是否过着剧中的生活。
女主角诗琳是位性格温和的女孩子。
新婚典礼,神父问她,“准备好成为儿媳妇了吗?”
她讷讷的点头。
对她来说,结婚最大的考验不是如何做一个妻子,而是如何做一个儿媳妇。
许多女孩都会存在一个“儿媳过渡期”。
在这个时期,你会想要好好表现,在公公婆婆面前留下好印象,努力搞好关系,创造和谐的氛围。
一个小例子,在自己家,你不会考虑要不要洗碗,吃完饭该躺就躺,该刷手机就刷手机。
但是到了公婆家,你会时刻关注着要不要洗碗,即便别人在洗碗,你也会担心会不会显得自己没礼数。
这就是“儿媳过渡期”。
有的人从第一次和公婆见面就已经开始,有的人为人儿媳十几年还尚处于这一时期。
这也是这部剧另外一个名字《儿媳过渡期》的由来。
诗琳就正处于儿媳过渡期。
单亲家庭出身,她母亲给他的教育是要有礼貌,要善良。
她和老公结婚,心里想的也是我对他的家人好,这样我们一家人日子才会过得好。
这样的她,就是现实生活中万千普通女孩的缩影。
婆婆的生日,小姑子提前一天通知她。
当她告知已经安排好晚宴之后,小姑子又说,如果有海带汤的话妈妈一定开心。
这个时候,诗琳还觉得小姑子好贴心,考虑到了自己疏忽的地方。
于是,为了第二天早上让婆婆喝到海带汤,诗琳连夜和老公回去了婆婆家。
夜半到家,公公婆婆一如既往的客气。
嘴上说的是,儿媳又要上班又要顾家,一定很辛苦吧。
但行动却是,让儿子早早去睡觉,拉着儿媳没完没了的唠家常。
诗琳困到不行,腿也跪坐的酸痛,但还是笑脸相向,装作很有兴趣的样子去听婆婆说话。
第二天,诗琳起了大早。
叫老公起来一起帮忙做饭,但是老公没有起来。
于是,诗琳一个人做了一桌子饭菜。
全家人起床,对诗琳大加赞扬,小姑子看到了之后说,嫂子这么能干,以后我需要张罗宴席就找嫂子了。
到了真正吃饭的时候,才真的让人觉得心酸。
这个时候,诗琳才发现,不是婆婆爱喝海带汤,是小姑子自己爱喝。
所有人都夸诗琳能干,但是夹菜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注意到她离得太远够不到。
全家人聊着诗琳无法插入的话题,诗琳只能一个人默默吃饭,这个做饭的倒像是外人。
等吃完饭了,婆婆让她把碗收一下,然后说“放进水池里就行了”。
但是婆婆、小姑子、公公等都没有起身洗碗的动作,诗琳怎么好意思就放下不洗呢?
这听起来好像都是很小的事情。
但当这些事情全部积累到一起,放在任何人身上都不会好受。
计较的也不是谁做饭了,谁洗碗了这些问题,而是从这些事所看出来的对待儿子和儿媳的巨大差异。
称赞儿媳和婆婆关系好的时候,大家会习惯说,婆婆对儿媳像女儿一样。
但这种情况只存在于关系好的时候。
母女情深,岁月静好的时候,婆婆和儿媳像亲母女;
一旦出现出现,婆婆不会像亲生母亲那样去宽容儿媳的小性子,坏脾气,儿媳也不会像在自己母亲面前那样撒娇任性,发脾气顶嘴。
看诗琳在婆家的状态就特别让人心酸。
只要在婆婆家,她整个人都是紧绷的,时刻注意礼仪,生怕自己疏忽影响了婆媳关系。
离开婆婆家,她才真正放松,不用去强颜欢笑,强迫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情。
每次去婆婆家都像是考试,这种状态老公当然看在眼里,但他却只觉得诗琳好善良,真是一位好妻子,好儿媳。
讽刺的是,不管儿媳做得多好,到了婆婆口中也是自己儿子好。
因为嫁给了儿子这么好的老公,所以才对自己好。
有网友总结诗琳的生存状况:
恶婆婆小姑子+虚伪的公公+装死的老公。
婆婆图个好名声,对你客客气气,但所有的“好”都存在于嘴上。
小姑子恶言恶语,故意排挤,但如果和她一般见识反而会被指责自己小气。
公公是家中的掌权者,伪善的默许着家中的一切,让你有气无处撒。
老公则是两头讨好,两边和稀泥,众人眼中的老好人,但从来不解决实质问题。
这样的家庭构造简直太多太多,这也是诗琳引起人强烈共情的原因。
除了诗琳,这部剧还刻画了好几位儿媳形象。
一位是诗琳的大嫂。
还是在婆婆的生日宴上,诗琳的小姑子故意强调诗琳早上做了宴席。
这意思是,二嫂对妈妈孝顺,你身为大嫂,怎么好意思什么都不做?
小姑子的用意是挑唆妯娌俩的关系。
但是,大嫂听闻此言,反而站在了诗琳这边。
“弟妹一个人做的吗?
生日宴当然得做,怎么儿女们什么都没做,而是刚过门的弟妹自己做的啊 。
弟妹还要上班呢,你们也太过分了。”
接下来,婆婆开始对怀孕的大嫂指手画脚。
年纪大了,优先自然分娩,这样对孩子好。
听说现在丈夫也能进产房,别让我儿子进去了,我儿子看不得那些。
生孩子必须丈夫在旁边吗?生完再去吧,别耽误了工作。
婆婆絮絮叨叨了一大堆,每一句都是为了自己儿子,为了肚子里的孙子好的老旧思想。
她说了这么多,大嫂却一言不发。
当气氛跌入谷底,婆婆不得不去问大嫂有没有听自己说话的时候,大嫂保持着不变的微笑,回答的相当得体:
“这件事我们会自己商量着办的。”
这应对,简直太爽了!
当儿子结婚成家之后,小两口自己可以商量的事情就没必要别人指手画脚。
可是,大嫂能如此应对也得益于大哥的支持。
大哥曾在父母面前坦诚,自己和妻子结婚就要照顾她,该她做的事情妻子会做,不该妻子做的事情自己绝对不会让妻子做。
这真的是难得一见的好男人啊,可惜实在太少见。
剧中的另一位儿媳是诗琳的小姑子。
在娘家,她是撒手掌柜,有意无意的欺负诗琳。
到了婆家,她却又成了另一个“诗琳”。
对自己母亲大呼小叫,对婆婆客客气气,亲亲热热。
自己的母亲生日了都没舍得送礼物,婆婆的礼物咬咬牙,多贵都得买。
其实这部剧看下来,生气归生气,更深层次的情绪是悲哀。
婆婆在剧中相当于是反面角色,可在嫁过来时,她也是另一个诗琳。
小姑子多么讨人厌,可是当身份从女儿转变成儿媳时,她也是另一个诗琳。
一代又一代,多少女人从诗琳变成了“婆婆”,把自己经历过的再施加给另一个女人。
儿媳要伺候婆婆,婆婆可以压榨儿媳的观念就是这样根深蒂固,代代相传的。
看完这部剧,应该没有人不想成为大嫂。
她的原则很简单,就是两个字:平等。
当自己和丈夫都累的情况下,为什么丈夫可以睡觉,自己却要去做饭?
当有人出去约会,有人喝酒闲聊的时候,自己为什么要张罗一家人的饭?
谁在自己家不是有人疼有人爱呢?何必到了别人家要当保姆?
没有必要去讨好谁,没有必要去迎合谁,原原本本展现自己最真实的样子,随心而做就可以。
这样的大嫂,简直是女性楷模。
但比起让女人成为大嫂,我想更急迫的事是让男人们都能成为大哥这样的人,平等对待妻子,切实解决问题,在母亲和妻子之间充当沟通的桥梁。
她嫁过来是因为你。
她和你的父母本就是陌生人。
想要让大家小家都和谐,靠的不该是她,而该是身为桥梁,作为丈夫的你。
如果每位丈夫都能明白这些,那么女性对婚姻的恐惧可能才会少一些。
评论于:好猫加速器(解锁会员)
评论于:微信小店协议操作
评论于:跳过软件卡密工具附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