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破旧的小披屋里,烟熏火燎,灶台上有饭菜将熟;
房梁高挑的堂屋里光线略显昏暗,兄弟姊妹围坐在方桌上埋头吃饭;
孩子们搬好小板凳拖出木桶木盆搓衣板,就着院子里的水龙头浆洗全家的衣服;
为了在屋顶抢点阳光晒被子,一不小心还会引发邻里之间的骂战......
做饭、吃饭、洗衣、吵架,不过是生活中的琐碎小事,看得却让人意犹未尽、挪不开眼。
大概在个体越来越疏离的今天,太容易被这些画面勾起怀旧和乡愁。
那时候,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密,做啥都有人陪,说啥都有人起哄。
人挨得紧了,不乏人情温度,也会产生摩擦,于是日子过得拥拥挤挤、吵吵闹闹。
那是我们熟悉但已经远去的中国家庭生活。
穿过狭窄低矮的水泥小巷,欢迎来到乔家老屋,温故旧时光——
《乔家的儿女》
母亲生下最后一个孩子的时候去世了,父亲乔祖望只顾自己。
很小时候,乔一成就扛起了养家的重担。
在他身后,总是跟着几个弟弟妹妹的身影。
乔家老屋,像一个记忆博物馆,保存着乔家儿女们相依为命的20年。
再看出品方,原来是它——正午阳光。
难怪,一打开预告就是满满的年代感和烟火气。
不用犹豫,年度必追又多一部!
真实质感
年代感,就像一块试金石。
一部剧有多用心,一望即知。
正午的年代剧,从不让人出戏。
不靠浓厚的滤镜,而是一件衣服、一个物件、一间屋子、一条街搭建起来的时空氛围。
轮到《乔家的儿女》,还是熟悉的味道。
预告里有组空镜,一一扫过房檐下的壁挂灯,搪瓷缸里大红大绿的塑料牙刷,门前的简易三轮玩具车,满墙的畚箕、菜篮等竹制农具......
仿佛看到了一家人真实的生活痕迹。
80后、90初对这些肯定都不陌生除了在真实的老房子里取景,剧组还专门搭建了一条街还原当时的市井风貌。
镜头从乔家的窗户穿到人来人往的商业街,乔一成长大了。
时光从艰苦朴素的80年代进入到经济起飞的90年代,旧貌换新颜。
无论是道具上的小细节,还是时代大背景,本剧在年代感的还原上毫不露怯。
置身其中,演员相信,观众也会相信。
当然,这些只是真实的表层。
归根到底,真实感的根源还是来自于时空里的人。
若能把家长里短拍得有滋有味,原因在于创作者既懂人性又通人情。
艰难岁月,一手拉扯大4个弟妹,这样的长兄很容易被塑造成一个伟光正的形象。
很明显,乔一成不是。
小一成躺在竹床上,看着塑料膜里的积水发呆。
一个人的时光还没享受多久,几个圆圆的小脑袋挤过来:
“哥,你看什么呢?”“哥,我饿了。”
一成嘴角的笑意渐渐消失。
这是个很可爱的画面,但可爱里也带着一丝心酸。
尽管一成自己还是个小孩子,已经要开始成为更弱小者的依靠。
小时候,稚嫩的一成抱着最小的弟弟喂奶,二弟靠在他肩膀打瞌睡;
长大一些,兄弟姊妹几个可以坐在矮小的桌椅上吃饭;
再到后来,弟弟妹妹已经大到可以为一成添菜加汤。
一成说:“好像这些年我一直是个有儿有女的人了。”
虽然弟弟妹妹意味着爱和慰藉,但也是甩不开的“拖油瓶”。
苦与乐相互交织,责任和自我不断拉扯。
有时候,他也会被身上的担子压得喘不过气来。
别人对他说的那句“我就是想为我自己活一次”,何尝不是乔一成的心声与写照。
生性散漫的乔祖望置身事外,面对大儿子的冲撞和逆反,根本无可奈何。
只敢在空中挥舞几下鸡毛掸子,骂他一句“不孝顺的东西”。
徒劳而无力地维持着父亲的权威。
其实所有人都知道,谁才是真正的一家之主。
这一幕很生动很传神,因为它体现了传统中国家庭一个很重要的运行逻辑:
权力的背后意味着责任,承担责任才会赢得权力。
看似平平无奇的情节为什么那么有嚼头?
就因为创作者懂人,人的复杂,人的羁绊。
如果说狗血家庭剧像一条直奔下个情节冲突而去的单行道,那么《乔家的儿女》,就像一张人与人之间织起来的网。
里面有人情世故,有人生百态。
闪光群戏
与此同时,你可以永远相信正午阳光的群像戏。
一在于选角合适,二在于演技靠谱。
白宇饰演沉稳隐忍的大哥乔一成。
《沉默的真相》里为正义献身的江阳,与一成同样都是平凡人做了不平凡的事,散发着人性的闪光点。
气质愈加成熟的白宇,也越来越能hold住复杂的内心戏。
宋祖儿饰演的四妹乔四美,全身洋溢着小女孩的天真、爱美和机灵劲儿。
毛晓彤饰演乖巧懂事的三妹乔三丽,角色与演员本身都是自带甜妹气质。
张晚意饰演憨厚老实的二哥乔二强。
他身上的质朴和纯粹,与《觉醒年代》的陈延年如出一辙,看着就让人感到亲近和踏实。
以及爱豆出身的周翊然,干净清秀的长相,也很符合老幺乔七七体弱、敏感的人物特质。
不同的性格,决定了兄弟姊妹之间的相处方式。
就说大哥对两个妹妹。
三丽从小懂事,让人省心。
一成对她说话总是轻声细语,有啥事都是犹如老父亲般地关心。
四美一闯祸,该骂就骂,恨铁不成钢。
但四美摸清了大哥嘴硬心软的脾性,没脸没皮地一撒娇一抢白,啥气都消了。
妥妥的气氛担当。
还有刘琳老师,一开口就是“德华”(《父母爱情》)同款的嘴辣心热。
哪里有她,哪里就有热闹。
“红狼”(《知否》)又把不争气的爹,演得活灵活现。
儿女找自己有事,总是一口不耐烦的南京腔:“干么四啊?”
儿女长大了,就喜欢为自己邀功:
“你大哥喜欢研究,就是随我。”
“日子是越过越好啊,不像以前,我一个人拉拔着你们四个。”
看着大儿子故意“呸”的一声,儿女脸上的神情,他也心虚,知道自讨没趣。
就是这样一个父亲,被刘钧老师演出了一股怂怂的喜感。
各种各样的人物关系,有着早年大家庭特有的热闹和生趣。
同时,每个人的性格也决定了各自的人生际遇,给了演员足够的发挥空间。
比如二强说“从小到大我喜欢的,就都没留得住”。
仿佛暗示了他爱情的坎坷。
又比如乖乖女三丽似乎在成长里受了欺负。
开心果四美被送走,有可能患上小儿麻痹的七七没钱治病。
几十年的漫长日子里,这个家庭经受着阵阵冲击和隐痛。
当年的小孩,也从这些阵痛中长大成人。
细腻又跌宕的个人成长史,既考验演技,同时也能够激发演员的潜力。
就像看到四美那段哀伤的落泪,与平时的她形成强烈反差。
人物的成长就瞬间勾人好奇。
有合适的选角和扎实的剧作打底。
《乔家的儿女》,看来又是一次令人享受的群像大戏。
三观正
这里的“正”,不是正确,而是正统。
代表着中国人骨子里一脉相承的价值观。
国产剧好看、耐看,归根到底还是来自价值观层面的共振。
预告里有个细节很触动我:
乔一成身后煮着大锅饭,手边还放着一叠课本。
让我想到宋运辉在牛棚边做题,水花在蘑菇棚边学技术。
纵使环境再艰苦,也挡不住主人公求学上进的精气神。
即使在阴沟里,人也是能仰望光明的。
出身和起点,并不会决定他们的命运。
就像台词说的:“一个人努力踏实,想实现自己的目标,谁也干涉不了你。”
最终,大哥考上大学,如愿以偿进入了电视台。
脸上,是挂不住的梦想成真的笑意。
这对乔家其他人,也是无形的激励。
从小没个定性的四美下定决心要找个好工作,从小听话的三丽勇敢追求真爱,从小饿怕了的二哥厨艺有成,从小觉得自己没用的七七开了家网吧。
五个人,有各自的泥潭,也有各自的突围。
像五根伸向不同方向的枝桠,但泥土下的根系,始终紧紧相连。
散有各自风景,合能共抵风雨。
曾经,一家人也有歇斯底里、一地鸡毛的时刻。
但。
生命的坚韧,不在于不怕苦不喊累,而是无数次崩溃后依然有自愈的能力。
家庭的弥坚,不在于不红脸无分歧,而是历经误会离散后还能紧紧相依。
看着乔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我们也忍不住开心。
不止是对人物动情,更是因为我们想要相信一个朴素的真理:
人只要勤奋、善良、正直,命运总是不断上扬的。
认真对待生活,生活也会报之以歌。
评论于:好猫加速器(解锁会员)
评论于:微信小店协议操作
评论于:跳过软件卡密工具附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