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界有这么一句话,最恐怖的不是惊悚片,而是真实案件改编。而这部片,源自台湾的真实案件
《心魔》
片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魔”,它在潮湿粘腻的夏天里,慢慢衍生出罪恶。
悲剧由23岁的青年男子和未成年少女的一段恋情引发。
德仔通过网络认识了高中生盈,两人很快从虚拟发展到现实,并偷尝了禁果。
每次约会,盈都瞒着父母。
德仔让她知道了烟草的味道,带着她在夜晚的柏油路上驰骋。
但是,你说是热恋吧,他们脸上却没有爱情的甜蜜。
然而,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
盈的妈妈在盈的床头柜里发现了吃剩的避孕药,她一脸懵逼,惊讶自己眼中乖巧听话的女儿竟干出如此龌蹉的事情。
不由分说,盈的父母逼问她后,找来德仔母子。
他们态度强硬,声称要告发德仔QJ盈,让他坐牢。
最终,双方协商后决定私了,但那笔钱对于德仔母子俩来讲,不是小数目。
为了救儿子,德仔妈不惜低头去找和自己妹妹再婚的前夫借。
我不是不想帮儿子,可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哪有本事!
没想到,曾经的丈夫,也就是孩子的生父竟油嘴滑舌,一边推脱自己没钱,一边想趁机占德仔妈的便宜。
不管中间经历了什么,钱总算是筹到了。
德仔母子俩想着总算可以放心,但谁知,事情还没有结束。
德仔对此难以理解,于是,他把盈约出来,想问个清楚,让她站在自己这一边。
我不知道,我怎么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
我要回家!
盈这种事不关己,冷漠的态度,刺激了德仔不安,紧张的神经。
一时冲动,他犯下了致命的错误... ...
同样是冲动。
陪同盈一起赴约的闺蜜,在发现盈的尸体后,也惨遭德仔好友的误杀。
整个过程就像冲开堤岸的流水,渐渐到了失控的的地步。
影片用大篇幅交代了德仔与盈的家庭背景,这之中暴露的性格缺陷,直接左右着他们的命运。
故事的重点不在果,而在于因。
正如片名心魔,它指人心里的恶魔,也可理解为精神上的缺陷。
实际上,它讲的是两个病态的家庭——
父亲和小姨再婚,这违背伦理的事情,导致家庭的破碎,也让母子俩的心理发生扭曲。
教育孩子就像养小鸟一般,抓得太紧,孩子会被捏死;放得太松,他则会飞走。
德仔,表面上不爱说话,似乎是个妈宝男。
他能泰然自若,像洗菜一样,用滚烫的热水将抓到的老鼠活活烫死。
然后,再用报纸包住,扔掉。
这个生活中的小细节,将德仔骨子里的暴力倾向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份暴力,源自于缺失的父爱。
作为男人,德仔想保护母亲,撑起整个家庭,他渴望自己变得强大。
但同时,他也是幼稚的,竟相信扒光女孩儿的衣服,她的魂魄就不会回来找自己。
面对女孩的身体,他竟在恐惧之余产生了兴奋。
这再次证明德仔心理的扭曲。
儿子这样,自然离不开德仔妈的影响。
毫无疑问,她爱儿子,并愿意付出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但我们都知道,“无知的溺爱”有时会成为一把杀伤力极强的利器。
两人看似相依为命,实际上心里有着很大的隔阂。
作为单亲妈妈,她心里苦,整日酗酒,在不省人事的倒在街边摊后,只有德仔去照顾善后,这种事估计从他小时候就已开始。
德仔对妈妈有理解,也有积压的不满。
在他害死女孩的那晚,回到家中,德仔没有说话,就突然从母亲后面推了一把。
母亲也没问原因,转身就是一巴掌,两人谁都不示弱,说干就干。
上一秒还在干架,下一秒德仔妈又重新做起家务,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讲真,这一幕当时小编看的一脸懵。
可见,母子俩已经把暴力当成了宣泄情绪的途径。
正如一位网友总结的——
身体上的成熟无法掩饰其心理上的依赖,行为的叛逆解决不了性格的软弱,本该成人的德仔“没有断奶”,偶尔流露出的暴力倾向成为其释放途径。
所以,悲剧发生只是早晚的事情。
如果说,德仔的暴力倾向是命案发生的根本原因,那么,盈就是导火索。
说来她也不幸,家庭富裕,但盈总是生活在优秀哥哥的阴影下。
老爸是个妻管严,老妈又只看重金钱,他们对盈从没心理上的关心,给她钱,自己买想买的,饿不着就够了。
至于,女儿有没有受欺负,他们一概不知。
盈也习惯了什么都闷在心里,什么都不在乎,封闭在自己的小世界。
她会自然的从服装店偷衣服,大胆的和成年男人交往,十几岁的年纪,就已经这般无所顾忌。
至于她是否喜欢德仔,不好说,但能看出,只有在那时,她才丢掉所有包袱,肆意的放纵。
这也就导致,当她的“秘密世界”被父母涉足,她又再次蜷缩回自己的世界。
父母讹钱,德仔被控告,她不管这一切,做回那个单纯的乖女儿。
至于,最后的德仔究竟何去何从,是自首?还是发生了意外?
小编在这,就不多说了。
回看全片,其实,在压力山大的社会生活里,面对生存,面对接下来的路,我们谁不是患得患失。
人际交往的冷漠,贫富阶层间的差距,人性的丑恶,对金钱的渴望,每个人都有被欲望和挫败感所束缚,不能自拔的时候。
所以,《心魔》说的不是几个人的故事,而是现实中无法忽视的现象。
但是,总有段路,只能你一个走,总有些事,需要你一个人扛。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忘不掉昨天,它就是束缚你的阴影;
向往着明天,你才能描绘它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