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英国一位导演(同时也是资深摇滚乐迷)理查德·柯蒂斯拍了一部让人热血沸腾的电影。
他,就是想唤起人们对那个年代的美好音乐和简单生活的回忆——
《海盗电台》
影片一经上映,各方评价颇高。
泰晤士报:如果你喜欢披头士,如果你喜欢摇滚乐,如果你热爱生活并且激情四溢,那么你一定会喜欢《海盗电台》。”
综艺:摇滚乐加上大量的60年代怀旧情绪,这是理查德·柯蒂斯写下的赞美诗,献给属于海盗电台的那段狂野岁月。
豆瓣上8.6的高分,被认为好于91%的音乐片,好于96%的喜剧片。
这么高的评价,那么导演理查德·柯蒂斯,何许人也?
喜欢看英伦浪漫喜剧的观众对他的作品肯定不会陌生。
导演理查德·柯蒂斯
《真爱至上》《时空恋旅人》《诺丁山》《BJ单身日记》《憨豆先生》系列……他擅长创作温情又不失锐利的喜剧故事。
而《海盗电台》是理查德拍摄的第一部非浪漫爱情喜剧作品。
故事开始于1966年,英伦摇滚的鼎盛时期。
这本是一个人人都爱摇滚的年代,可惜,垄断英国的电视、电台BBC每天只播放少于45分钟的流行音乐。
因此,一个神秘电台应运而生——海盗电台。
顾名思义,这个电台不在陆地上,而是在一艘船上。
海盗电台把锚抛在北海,由一群热爱音乐的DJ轮班,全天24小时不间断的播放摇滚和流行歌曲。
每天,收听这个电台的观众都能达到二千五百万(一半的不列颠人口)。
这群粉丝不分阶级、性别、年龄、职业,摇滚电波把她们联结起来,产生精神共振。
昆汀是这艘船的“船长”,他是海盗电台的老板,也是DJ卡尔的教父,他是西装革履的英国绅士,更是自由灵魂的守护者。
卡尔17岁因为吸毒被学校开除,而后被妈妈送来海盗电台投靠他的教父昆汀。
刚到船上的时候,卡尔因为羞涩的性格很难融入集体,也因为这样,他的异性缘并不好。
科特从美国来,不羁的性格让他常常公然鄙视英国人的循规蹈矩。
他是海盗电台的头号DJ,讲义气,爱管闲事,把音乐当做信仰。
嘉文是科特的死对头,他原本就是海盗电台的DJ。
后来因为染上大麻离开了2年,回归之后便和科特争夺“电台一哥”的位子。
除此之外,还有糊涂凯文,情场高手戴夫,蠢萌西蒙,“疯子”安格斯,天气预报约翰、女同厨娘费莉希蒂,万人迷马克。
这群人共同组成了海盗电台,他们和陆地上的人截然相反,他们每天带领听众沉浸在音乐中,肆无忌惮地谈论性和自由。
他们反思主流的思维和道德观念。
海盗电台的邮船就像是这群DJ的乌托邦,平时他们轮班做主播,闲来无事就坐在舱外晒太阳。
而周六总会有粉丝到访,这天就是他们的性狂欢。
与此同时,唐宁街十号的会议上,另一拨人正在想办法取缔海盗电台。
首相早就有意让海盗电台里这群疯子散伙儿。
但是碍于无法可依,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理由将这群法外之徒和谐。
国家电台负责人临危受命,立下军令状,一年之内解决问题,势要拔掉“海盗电台”这根眼中钉。
遏制海盗电台的第一步就是切断他们的广告收入。
没了经济来源,海盗电台遭遇第一次危机。
然而,很快“船长”昆汀便想到对策,他请来了当下最火DJ,美国人嘉文入伙,随之而来了的还有境外的广告合作。
嘉文的到来不仅让海盗电台度过危机,而且人气更旺。
自从嘉文C位出道以后,更多女粉丝慕名而来。
粉丝们的疯狂程度可见一斑,甚至有女粉丝为了留在船上而嫁给DJ。
原本这种男欢女爱的事儿,却成了闹剧。
女粉丝痴迷巨星嘉文,可是嘉文并没有结婚的打算,于是女粉丝转而嫁给另一位DJ西蒙。
被蒙在鼓里的西蒙以为找到了真爱,满心欢喜的和女粉丝闪婚。
没成想,婚礼当晚,女粉丝就和西蒙摊牌,转身去嘉文屋里睡了。
这场婚姻仅仅持续了17个小时就宣告终结。
嘉文这种和朋友老婆苟且的行为引起了全船人的不满。
科特更是早就看他不爽,原本自己头号DJ的风头就是被嘉文抢去的,现在面对这档子事儿,科特表示不能忍。
于是,科特叫板嘉文来一场“登高对决”。
两人赌气爬上桅杆,谁也不肯认输,最终纵深一跃,双双跳进海里。
有趣的是,这场赌约倒是让两人“英雄惜英雄”,关系也逐渐缓和起来。
虽然,局长个人很不喜欢这部电影里对女性角色的刻画,但是这依然不能掩盖《海盗电台》在情感上带给我的震撼。
它通过男孩儿卡尔的视角窥探“船上世界”,每个人都在这个理想主义的世界里找寻自我。
卡尔在船上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亲“老好人鲍勃”。
鲍勃一生沉浸在音乐当中,他爱摇滚胜过爱生命,甚至在船舱淹没前都不愿意放弃手里的CD。
价值观的解构与重构,充斥在这个看似狂妄糜烂的时代的每一个角落。
海盗电台的DJ们奉行及时行乐,却也可以为了自己所热爱的东西去死。
他们的灵魂是自由的。
英国内部设计了一场突击行动,试图正面出击,打压海盗电台。
为了逃脱他们的正面攻击,海盗电台在驶向别处的过程中不慎撞船。
在船舱即将沉没的时候,所有DJ都异常平静。
倒不是慷慨赴死,这片子没这么悲情。
要知道,只有活着的时候以最大的纯度燃烧过,才可能换来死前的一点点勇气。
在船舱被完全淹没时,科特坚持放完最后一首歌在走,他要对音乐负责,对自己负责,对电波另一边的无数信徒负责。
影片最后,DJ们被听众自发组织的船队营救,“海盗电台”最终沉没,但是无数条船赶来“接棒”这场盛大的运动。
科特游出水面,振臂高呼“摇滚万岁!”。
如果你热爱自由,热爱1960年代,《海盗电台》不会让你失望。
时代在发展的同时,似乎大家都需要一些回忆来释放我们的情感。
导演理查德·柯蒂斯就曾透露过他写这个剧本的初衷:
那时候,我会费劲千辛万苦才能淘到一张唱片,现在只要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能找到所有想要的音乐了。但是音乐带给人们的快感明显变少了。我很爱这些音乐和DJ们,我要向他们表示我的敬意,所以我就动手写了这个剧本。
理查德·柯蒂斯(右)
他讲述了一个关于梦和理想以及激情的故事,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寻找自我。
音乐与摇滚是载体,是表象,而每一张对自由执着的面孔和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眼睛,才是内核。
摇滚,在某种程度上,是能够作为让人去相信能够拥有另一种生活的可能的态度。
正如乔布斯所说:
有些东西是超越日常忙碌琐碎的生活的。生活不仅仅是工作、家庭、财产、职业,它更丰富,就像硬币还有另一面。虽然大家嘴上不说,但在生活的间隙,尤其是在不如意的时候,我们都能感受到某种冲动,许多人想找回生活的意义。
1967年的夏天,海盗电台的黄金年代虽已结束,但是伟大的梦想永远不会灭亡。
如果上帝是DJ,那么他一定在这艘船上。
评论于:黑猫无敌短信测压,免费使用!
评论于:AI 换脸 app 一键换脸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