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部纪录片,
用黑科技偷窥动物们的夜生活,每一帧都可以做屏保。
夜色中的地球 ★★★★
这是一部在六大洲拍摄,并采用尖端摄像技术,揭示前所未见的夜晚降临后动物活动的纪录片。
剧集共6集,每集仅30分钟,五星好评。
他们请了一位王牌坐镇配音,“抖森”汤姆·希德勒斯顿。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大自然,以人类的眼睛来看,那是一片没有霓虹灯和万家灯火的世界。
这是史上第一次,人类用低光度摄像机展现他们在月光下的世界,以全真色彩。
热带雨林中的正宗蛤蟆功。
正在求偶的美洲豹情侣。
还有南美最迷幻的灯光奇观之一,白蚁丘。
《Earth at Night》团队克服了艰难地种种困难后,终于通过最新的微光摄影机,
捕捉到了的自然界最瑰丽的一帧帧画面。
第一集出现的,是所有大型猫科动物中社交活动最活跃的群体,狮群。
狮子是非洲精神的象征,如果这种精神消失了,非洲就相当于丢了极其特别的东西,所以保护这些威猛的大猫,尤为重要。
可目前世界上,也只是仅存约两万只狮子。
制作团队一路跟随了一个小型狮群家族,拍摄了它们在肯尼亚马赛马拉的生活。
因为狮子主要在夜间行动,所以它们80%的活动都是在天黑之后进行的,包括捕猎。
然而,不熟悉这类动物的可能不知道——
原来,在一个狮群家族中,捕猎的,一直都是母狮。
作为最有经验的雌性,母狮必须为整个狮群捕食,而威风凛凛的雄狮,则为了不让家人在黑暗中受到侵害,要四处巡逻。
在万物静籁的荒野,它会守卫40平方公里的领地,以超过100分贝的声音吼叫,驱赶敌方。
但身后跟着一群崽子们,母狮根本无法狩猎,于是它不得不将幼崽放到一处,独自狩猎。
它选中了一群角马,终于,经过一番搏斗后,凭一己之力拿下了角马。
一头成年角马作为两天的食物,能喂饱一整个家庭。
当所有狮子吃的津津有味时,母狮听到了危险的声音。
鬣狗来了。
作为夜行食腐动物,它会偷偷走狮子所猎杀的20%的食物。
远处的雄狮听到了动静,立马赶了回来。
狗:为什么要追我?
雄狮:因为你馋。
而另一边的母狮,却发出了低沉的呼唤,低频的闷声呼叫是母狮呼唤幼崽的方式。
它找不到三个孩子了。
幼崽在夜间走失的情况并不罕见,但是如果它们在母狮的附近听到母狮的呼唤,就会立即赶来。
母狮开始在暗夜里搜寻幼崽的踪迹。
(找到一只)
可三天过去了,母狮虽然在自己的领地不断呼叫,但它依旧没有找到另外两个孩子。
要知道没有母乳的哺育幼崽很难存活四天以上。
经过母狮不懈努力,终于在第四晚,它找到两个孩子。
然而,夜晚在草原上捕猎的不止是狮子,还有斑雕鸮。
凭借天生一对适应黑暗的眼睛,和能够降低噪音的锯齿状翅膀。
它会无声俯冲,然后突袭动物和爬行动物。
但在满月之夜,它经常会被日常的猎物看见,这时它会将目标改为藏在草中的小型猎物。
于是他不得不放下身段,飞下枝头,大步前进。
(好憨...)
一晚上就这点蜘蛛,它也没那资格挑食了。
草原上的动物夜生活都如此丰富,更别提热带了,在那里,夜间活动的动物要比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多。
镜头一转,我们来到了东南亚的一个最古老的热带雨林。
在纵横交错的树根深处,栖息着一种世界上最奇特的夜行动物,幽灵眼镜猴。
这是一种体型极小的灵长类动物,甚至还有没有网球大,这里居住了眼镜猴的三代同堂。
最小的一只眼镜猴,是一个还要吃奶的猴崽,只有两周。
每当夜幕降临,眼镜猴首先要进行一下特殊的身体清理。
听过吃狗屎的,没见过吃耳屎的,
长见识了。
清理完身体,他们就开始夜生活的主题,捕猎。
它们捕猎的速度非常迅猛,每个夜晚眼镜猴必须吃下,相当于自身体重1/10的昆虫,如果要为小猴喂奶,那就得多吃1/3。
因为五周以下的小猴是没有捕食能力的,所以捕猎的全是大猴,幼崽负责在旁边看着学习就好。
要学习的东西,可太多了。
首先,它们要分别移动两侧的耳朵,在黑暗中接收微小的声音。
然后用它们那双卡姿兰大眼睛,选定猎物。
最后以卖萌(测距)的方式,捕获到美食。
然而,这些可爱有趣的抓拍,完全离不开向导和观察员夜以继日的工作。
他们不仅要拖着沉重的设备在森林中走几公里,还要为了拍树上的动物需要爬十层楼高的大树。
甚至为了拍摄绚丽的极光,要尽可能驶向偏远地区。
因为,极光需要绝对的黑暗,一点点人造光源都会使得拍摄前功尽弃。
根据夜空亮度地图,全地球有83%的人类的夜晚比自然的夜晚要至少亮10% -- 这被称作“光污染”或者“光害”。
人类的灯光污染真的太严重了。
仅在美国,每年因此丧命的鸟儿将近10亿只,因为城市光使它们眩晕而撞上高楼大厦。
君君之前看过一个网友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和自然的关系就是人类利用自然。
但君君想说,任何一边倒的现象其实都是假象。
一旦自然环境恶化,那么人类的生存状态也将会恶化。
人与自然的确是一个不对等的关系,但自然生杀予夺的力量一定更强大。
今年的种种灾难,就是很有力的警示,不是吗?